9月17日下午,必赢亚州242院长潘海英教授在逸夫教学楼为全体本科、研究生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。
一、时代之问:外语在大数据时代应何去何从?

讲座开始前,潘海英院长与全体新生共同庆祝242net官网外语学科成立75周年,增强了同学们的专业自信与归属感。潘院长告诉大家,2025年是外文学院在大数据时代转型的关键年,学院在国际合作网络和师生出访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。她寄语新生“学会管理时间,不被任务追赶”,同时强调“外语不应局限于文字,而要成为融合文化的工具”。
二、时代之需:新外语转型下的人才培养方向

接下来,潘海英院长深入剖析外语学科发展现状,指出其三大定位:外语教育、新文科建设与人才培养,强调学生应具备跨学科能力,以服务国家战略。她特别提醒大学学习需转变方式,从教师中心转向学习者中心,提升个人学习与数据提炼能力,“外语人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”。
潘院长提醒同学们,外语人才竞争力在于理解文字背后的文化与情感,鼓励学生厚植人文底蕴、拓宽视野,主动承担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使命。她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寄语,希望同学们成为有家国情怀、全球视野与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。
三、时代之变:AI时代外语学科转型的机遇与挑战

面对AI时代的挑战,潘海英院长建议同学们要警惕过度依赖技术导致思考能力退化,强调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。她表示,尽管AI翻译发展迅速,人工翻译在传递人文情感方面仍不可替代,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跨学科学习。
关于外语人的核心素养,潘院长建议大家提升表达能力,善用但不依赖AI,尤其要培养识别AI错误的能力。在学业方面,她建议学生合理规划课程、明确发展方向、制定阶段性目标,并注重及时反思。
最后,潘海英院长以“志存高远,脚踏实地,顶峰相见”鼓励新生,并以“Let your voice be heard across cultures, and let your mind embrace the world”激励大家保持信心、稳步前行。
本次新生开学第一课,让外文学子对“外语人”的身份有了更深刻的认知、对未来的学习与研究有了更清晰的方向,学好语言不只是掌握一门技能,更是要成为“扎根本土、沟通世界”的文化传播者,鼓励新生用心感受语言的魅力,踏实走好每一步,成为“有理想、有担当、有家国情怀”的外语人。
撰稿:乔钰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