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科生公共课教学

公共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心日语教研室开展集体备课

发布时间:2025-09-28 浏览次数:

2025915日,日语教研室根据学院统一部署,于学期第四周首日组织全体教师通过线上方式开展集体备课活动。本次活动由教研室主任陈云哲主持,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并发言。

备课伊始,陈云哲主任明确了本次集体备课的主要议程,并建议各位教师围绕当前教学实际进行分享。特别指出,担任24级大学日语课程的教师可重点交流教学经验与体会;25级大学日语教师则可结合按专业分班后的教学准备、重点与难点等方面展开讨论。同时鼓励大家提出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。其次,各位与会老师积极发表意见。

会议开始,由24级日语教师进行教学经验与体会的分享。

陈云哲主任指出,大学日语三开学第一课涉及文学内容——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微小说《雨伞》。该课文难度相对较高,建议在授课中适当补充文学背景知识,如作家生平、时代背景、作品特点及其他日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等信息,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;王奇见老师表示,在大学日语3C近期教学中,动词可能态为重点内容之一。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复习动词连用形,并系统讲解从基本形到可能形的形态变化,尤其强化五段动词可能态的讲解与练习。学生理解情况良好,下一步将通过专项练习巩固该知识点,同时即将开展动词持续体的教学,已备齐相应教学资料;唐玉红老师介绍,大学日语3C课程已进行三周,授课对象为体育专业学生,教学进度略缓于往年,但课堂氛围与学生学习态度积极。目前以语法句型为核心,兼顾听力与会话训练,强调以学生为主体、讲练结合,并通过学习通平台布置作业以巩固课堂内容;安徽老师反映,大学日语3C因仅有一名学生,教学进度较快;而大学日语3B因教学内容难度较大并涉及文学介绍,进度相对放缓;王笛笙老师提到,大学日语3B开学三周以来已完成第七课语法与练习内容,授课中穿插介绍了传统节日及9.3阅兵相关内容,有效激发学生兴趣,增强学习主动性;刘凤荣老师强调,大学日语3B按计划正常推进,学生课堂状态良好。针对学生水平不均的情况,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,强化新旧知识融合与拓展,并通过作业与测试巩固学习成效。

25级任课教师则就开课后的计划做详细阐述。

刘春红老师表示,大学日语1B将于次日正式开课。第一课将初步了解学生日语基础,在此基础上总体介绍第四课说明文的结构与内容特点,重点讲授概念解释、话题引入及事物机制描述等常用表达方式,并通过实时互动保障教学效果;李姗老师指出,大学日语艺体班将于次日开课,首课将在了解学生基本技能后进入第一课学习;王姗姗老师介绍,研究生日语公选课已于当日开课,到课率高,课堂气氛积极;日语入门与大学日语1B将于本周末开课,教学准备工作已就绪。1B课程将按调整后计划,从《大学日语阅读与写作1》第四课开始讲授。

会议最后,其他课程任课教师针对会议内容发表所感。

杨晶鑫老师表示,外院二外课程已开课三周,日语发音教学进入最后阶段。授课中融入假名形成历史及汉字传入日本的相关背景,增强学生兴趣与民族自豪感;裴爱善老师介绍,外院硕博二外已开课一周,目前进行至《新编日语》第一课。多数学生已一两年未接触日语,教学中采取以旧带新方式,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展开新内容,学生互动积极,作业完成情况良好。其余课程将于本周陆续开课,已做好授课准备;高金花老师表示,硕士日语一外、日语初级及日语入门课程将于次日起陆续开课,目前已全部准备就绪;即将光荣退休的吕萍老师分享了于2025910日参加学院举办的“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研究生教育教学的机遇与挑战”专题讲座的心得。她指出,主讲人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宋轩强调,生成式人工智能并非终结教育,而是推动其进化。教师应秉持人本精神,利用AI处理事务性工作,从而回归育人本质,深化师生间情感与智慧互动。最大机遇在于藉此培养善提问、敢批判、富创新且具伦理责任感的高级人才;最大挑战则在于教师能否率先完成思维转变与教学范式升级。面对已然到来的技术变革,唯有积极引导、审慎规范与智慧应用,方能把握机遇,开创研究生教育更卓越的未来。

目前,日语教研室全体教师均已充分做好授课准备,正以积极饱满的状态投入或迎接新学期的教学工作。